15

一座山城的蝶变 ——张家界交通发展纪实 2021年12月06日  来源:张家界日报

天门山99道弯盘山公路。 张家界日报记者 邵颖 摄

武陵山大道的建成,对于改善张家界市旅游交通,推动景城一体融合,建设国际旅游精品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张家界日报记者 邵颖 摄

张花高速。 龚建军 摄

子午西路延伸段。 张家界日报记者 邵颖 摄

建成投入使用的张家界高架桥。 张家界日报记者 邵颖 摄

张家界航站楼。 龚建军 摄

张家界高铁西站。 张家界日报记者 邵颖 摄

高铁阳湖坪澧水大桥。 龚建军 摄

张家界日报记者 陈洁

岁月如歌,慷慨激昂;历史如花,绚烂多彩。

1983年,市域大庸北站第一列火车通过,此时大庸北站为三等小站。

1991年,大庸民用机场破土动工;1994年8月正式通航。那年,它叫民航张家界航站。

2005年12月26日,常张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张家界至长沙的车程由“最少10个小时”缩短为“最快4个小时”,高速公路实现“零”的突破。

……

几十载踏浪前行,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代代张家界交通人筚路蓝缕,凿通群山峻岭敢为人先。现如今,极目所见,一幅波澜壮阔的立体大交通网越织越密,呈现出高速公路县县通达、高速铁路风驰电掣、民航展翅飞出新高的交通盛景。

路网纵横,开启幸福路

曾经的张家界因地处武陵山腹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建市之初,全市公路总里程只有1300公里,那时的“大交通”30公里的直线距离需要绕行约200公里的路程,大部分公路是“晴通雨不通”,50%的行政村不通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对当时群众出行难的真实写照。

“那年不通高速,从长沙来一趟张家界要十多个小时,一路弯弯绕绕,家人送我到这里还以为进入了哪个山窝窝。”在张家界工作几十年的陈先生回忆当年来张家界工作的情况时乐呵呵地笑着。很长一段时间,像这种“进不来、出不去”的状况,一度成为制约张家界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随着全市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逐步加快,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张家界不再是一座“世外孤城”,张家界公路建设进入“超燃期”。

2013年11月30日张花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2017年12月31日张桑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我市高速公路与全国高速公路网的互联互通。

2019年全市行政村通客班车率达到100%。

2020年12月30日安慈高速公路(慈利至石门段)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9.53公里。

2020年建成张家界综合客运枢纽。

……

“要想富,先修路。”曾几何时,这样的标语深入人心,饱含着人民对修路致富的美好生活向往。希望,由路而生。在一个个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撑下,张家界的公路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从建市之初的1300公里达到9205.8公里,先后建成了张清、张罗、张联、清江、杨通、刘洪、官瑞公路,慈利澧水大桥、溇水大桥、桑植双门岛大桥等一大批国省干线公路项目。全市行政村通硬化公路率由建市之初的48%到2018年上升为100%,至2020年全市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全部实现通水泥(沥青)路。

民航展翅,联通海内外

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航站楼,人潮如织,落地窗外雄伟壮丽的天门山恰似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悬挂在前。偌大的机场,承载着众多游客来时热切的期盼和离开时满眼的景色。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时针回到1980年,那一年,著名画家吴冠中发表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章,张家界(大庸县)从此名扬海内外。旅游要发展,交通需先行,航空成为张家界旅游发展的重要命脉。

1983年,中共大庸县委正式提出修建大庸民用机场的设想。

1991年11月8日,机场正式破土动工。

1994年8月18日,机场建成正式通航。

1999年,张家界航空口岸开通,增加了香港、澳门地区航班。

……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张家界航空事业步入“快车道”。1999年4月开通第一条国际和地区包机航线(张家界-香港),国际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同年世界特技飞行大奖赛暨飞机“穿越天门”表演极速升温,提高了张家界知名度。2011年,正式扩大对外国籍飞机开放。2012年12月列为两岸直航点,2013年正式开通了张家界至台北定期航班,2015年,张家界至釜山国际定期航班正式开通。同年,新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2016年,张家界荷花机场口岸正式开展落地签证业务,免税店正式开通。2017年,机场获批为国际机场,成为全省3个一类口岸之一,武陵山片区71个县市区唯一的国际航空口岸。截至目前,航线网络辐射至92个国内外大、中城市,其中国内65个,国际及地区航点27个。

从无到有,破土而出,再到飞速发展、走向世界。张家界的航空事业经历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蜕变历程。越织越密的航空网络架起了“空中桥梁”,联通了海内外,提升了市民和旅客的幸福感和便捷度。

风驰电掣,出行再加速

“以后回娘家,可以早上赶过来嗦个张家界米粉,晚上再赶回去,不用再担心时间问题了。”嫁到吉首的张家界姑娘听闻张吉怀铁路即将开通,兴奋地说起自己的计划。

忆往昔,弹指一挥间。1978年8月,枝柳铁路(湖北枝城至广西柳州)过境大庸;1983年1月,市域大庸北站第一列火车通过,那一年,大庸北站还是一个三等小站。随着张家界的立市,1992年4月,大庸北站更名为张家界火车站。昔日的三等小站升级为客货运输二等站,伴随着旅游的发展,2006年发送旅客100多万人次,货物发送量30多万吨,每天到发旅客列车10余趟,联通北京、上海、广州、南宁、无锡、湛江、郑州、长沙、襄樊等全国大中城市。

2008年1月,张家界火车站客运从西溪坪搬迁到官黎坪,更名为张家界火车站(原张家界火车站更名为张家界北站),客流逐年增加,形成前往昆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宁、西宁、长春、太原、济南、乌鲁木齐、长沙等方向的铁路客运网,火车站广场人流如织,一派繁忙景象。

2019年12月,黔张常铁路开通运营,填补了重庆、湖北、湖南三省市交界地区铁路网空白,串起了武陵山区的美貌,成为了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集聚区的发展之路,张家界至长沙也只需要3个小时。

今天,备受瞩目的张吉怀铁路正式开通,这条“黄金联络线”“精品旅游线”“乡村振兴线”通过“隧隧相连”“桥桥牵手”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带领我们步入“高铁生活圈”,我们绝版张家界美景通往大西南、去往上海,都将变得便捷。

一条条道路、一个个成绩,见证着交通的变迁,诠释着时代的进步。眼下,张家界全面进入“高速”“高铁”“高飞”时代,基本构建起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以G241、G353、S303、S306等国省干线公路为支撑,以县乡公路为脉络、村组公路为基础,航空、铁路并驾齐驱,内联外畅、相互衔接、层次分明的综合立体交通大格局,大交通铺就“黄金路”,张家界的交通变迁跑出加速度!